陳慧專欄﹕誠心心語 三位天人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无尽灯第五十六期(2008年)
56 Malaysian Buddhist Association Everlasting Light (2008)作者为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佛学心灵學者 Dhamma Scholar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女性奖 The Malaysian Outstanding Women Award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得奖领域:儿童及世界和平与/或人权之贡献
The Outstanding Young Malaysian Award, TOYM
(Award Category : Contribution to Children, World Peace and / or Human Right) 有个人,就称他为甲。甲尚在人间时,为非作歹、贪赃枉法、挑拨离间、仗势欺人、欺诈、欺压、欺负人、杀盗饮妄酒等等,无恶不做,还活得很自在、很潇洒。甲以为所做之恶事,可以逃过法网,瞒天过海。随着时光的流逝,时间一天天过去,甲在人间的寿命已尽,离开人间,下到地狱,见到阎罗王。
阎罗王问甲:“愚人,在人间时,你没看到第一位天人教你做人要谨慎吗?”甲回答:“阎罗王,我没见过!”
阎罗王:“愚人,你难道没看过老了的男人或女人吗?年老了,驼背、没牙齿、走路发抖、头发白了、皮肤有很多皱纹吗?”甲答:“有,阎罗王。”
阎罗王:“愚人,为什么你身为人,应有智慧,但却不懂得思考:我有一天也会老,趁我还没老之前,须有慈悲与智慧,要好好照顾我的身口意,不让它做坏事,身要做好事,口要说真诚的话,意要存善念!”甲答:“我不懂,因为我不小心。”
阎罗王:“愚人,就是因为你不小心,没好好照顾身口意,没行善业,却用身口意做恶事,因此你会来到地狱。”
阎罗王接着又问甲:“愚人,你没看到第二位天人教你在人间要小心吗?”甲答:“没有,阎罗王”
阎罗王:“愚人,你难道没看过生病的男人或女人,躺在床上,跟自己的尿与粪同眠,辛苦难受,须要别人扶上扶下来清理吗?”甲答:“有,阎罗王。”
阎罗王:“愚人,为什么你身为人,应有智慧,但却不懂得思考:我有一天也会病,趁我还没病之前,须有慈悲与智慧,要好好照顾我的身口意,不让它做坏事,身要做好事,口要说真诚的话,意要存善念!”甲答:“我不懂,因为我不小心。”
阎罗王:“就是因为你不小心,没好好照顾身口意,没行善业,却用身口意做恶事,因此你会来到地狱。”
阎罗王接着又问得更详细:“愚人,你没看到第三位天人教你在人间要小心吗?”甲答:“没有,阎罗王。”
阎罗王:“愚人,你难道没看过死了的男人或女人吗?死了一天、两天或更多天,尸体浮肿,又渐渐腐烂了,而且非常恶臭难闻!”甲答:“有,阎罗王。”
阎罗王:“愚人,为什么你身为人,应有智慧,但却不懂得思考:我有一天也会死,在我还没死之前,须有慈悲与智慧,要好好照顾我的身口意,不让它做坏事,身要做好事,口要说真诚的话,意要存善念!”甲答:“我不懂,因为我不小心。”
阎罗王:“愚人,就是因为你不小心,没好好照顾身口意,没行善业,却用身口意做恶事,因此你会来到地狱。”
只要恶业还未成熟,恶愚人依然快乐;但当恶业成熟时,他就会遭受恶报。—(法句经119)
恶愚的人造作恶业时,并不明白自己所做的是恶业;恶报成熟时,作恶的人因自己的恶业而受苦,如同引火自焚。—(法句经136)
甲这时才发现到自己在人间时,身口意充满贪嗔痴,作恶多端,贪婪的追求财色虚名,为了财色虚名等等,甚至残害他人,无悲悯之心,无忏悔之心,丧尽天良,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现今恶果成熟,来到了地狱,才吓了一大跳,却为时已晚矣!接着甲在地狱里受尽严重痛苦的果报……。之后,甲又在四恶道中轮回着,不知何时才可脱离恶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来早或来迟,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是的,在我们的四周围或世界各角落,天灾人祸频频发生。其实,不难发现有无数的三位天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警惕我们要谨慎小心;千万别麻木,因为麻木会使我们失去警惕及醒觉之心。我们身为万物之灵的生物,又为自己的警惕及醒觉之心打了几分呢?陈慧哲学心灵文章网站 Tan Hooi @ Ayira Tan spiritual and philosophical articles web-site:
http://tanhooi-ayiratan.blogspot.com
陳慧專欄﹕誠心心語 上福、上财、上亲、上乐作者为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佛学心灵學者 Dhamma Scholar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女性奖 The Malaysian Outstanding Women Award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得奖领域:儿童及世界和平与/或人权之贡献
The Outstanding Young Malaysian Award, TOYM
(Award Category : Contribution to Children, World Peace and / or Human Right)
健康最上福、知足最上财、信赖最上亲、涅盘最上乐 。—(法句经204)
健康最上福无病是最大的福报,健康的身体须注意饮食,进食七分饱,保持适量的饮食,也使情绪比较愉快。多喝水,多吃高纤维食物,少吃煎炸食物,大小便也较顺畅。睡眠充足,较容易集中精神……。
写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天灾人祸(天灾人祸之发生,乃是原因结果,是众生无量劫之共业,这是轮回之苦。),有许多人流离失所,有时一瞬间就几十万或百万人流离失所;也不禁让我想起(五岁之前和十七岁过后没计算在内)从童年五岁至少年十七岁,我就经过了大约十九至二十个住户的漂泊流浪。那时,有得吃就好,也不知有没营养,睡也不好,时常处在担心害怕中,真是疲惫不堪;我一生中总共住了三十一间屋子才稳定下来。善哉!
一个人流离失所,已经够苦了,几十万人或百万人流离失所,真的不敢想象。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又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情何以堪!那时他们身不由己。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是自己本身深受其害,自己的身心会是多么痛苦呀!事情发生的当下,也许这些受难者会得到援助,但也许也是得到几次的帮忙而已;也许他人在帮助受难者的时间长了,会不知不觉中嫌弃受难者。即使受难者得到长时间的帮忙,也是有限度而已,接下去坎坷的路,受难者还是要靠本身善的意志力勇敢的走下去;这些痛苦辛酸,非身历其境,旁人是很难体会与理解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知足最上财在这世界上,有些人本来很富裕,或生活过得还不错,但因不知足,而起了贪欲。人一旦屈服于强烈贪欲迷妄的刺激,很容易毁坏自己。
知足是最上等的财富。我们应学习惜福,不浪费食物,能吃多少拿多少;也不奢侈及不做无谓的浪费(应学习想到世上还有许多苦难的人,应学习布施)。拥有知足心,心念较能保持理智,不轻易受诱惑、不迷失自己,也不容易走错方向。他也较容易具足智慧,即是正念。(知识只是聪明,并非智慧)
信赖最上亲可信赖的人,无论他是亲属或是朋友,他是最好的亲人。人与人之间,最难能可贵的,是彼此有一种安全感。彼此能为对方着想、坦诚相待,互相保护,互相提醒彼此的错误,不相互欺骗,也能够互相指引走向正道。
涅盘最上乐涅盘并非用在某人逝世之名词;在日常生活中,如精进修行,是可以体会涅盘。
涅盘解释为“断除贪嗔痴,圆满一切智德,寂灭一切惑业,内心清净安详,不受生死轮回”,是真正的幸福。轮回是苦。许多人不知道或无法体会轮回之苦,也不知道如何解脱轮回之苦海,只是懵懵懂懂的出世了又死,死了又出世……,在生死中不停的交替轮回着。即使身在富贵,也并不是每一世都富贵,因为众生拥有在数不尽的无量劫中所累积还未成熟的善与恶之因果业力。佛陀说:“众生在数不尽的无量劫轮回中受委屈所流的泪水及生老病死所流的泪水,多过全世界大海中的水。”这是轮回之苦。依八正道,观四念处“ 依八正道,观四念处”(注释1) ;它是人生的哲理,是中庸之道。
人生之所以无奈,简单说,人生有八苦:
1)生
2)老
3)病
4)死
5)爱别离苦:与亲爱的人离散或亲爱的人离己而去
6)怨憎会苦:仇视自己的人或憎恨的人,本想远离,但因某种因素,反而聚集在一起,而感觉无奈!
7)求不得苦:对世事的事物,心所喜爱的,苦苦追求却得不到,而产生痛苦。
8)五蕴炽盛苦:身心欲望欲求逼恼身心,身不由己,贪嗔痴如火之炽盛无法控制,而产生痛苦!身心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组合而成。“色”属於物质,意思是身体由四大(地、水、火、风)组成:地(如身体的骨节、牙齿等等)、水(如汗液、唾涕、脓血、便利等等)、火(如热度、温暖等等)、风(如呼吸、气息等等)所组成。“受”、“想”、“行”、“识”则是属於精神。
佛陀说,如某人能真正明了以下五种:
1) 因果
2) 五蕴(因业力因果而形成五蕴)
3) 因缘
4) 无常
5) 涅盘
则他就有五种光(Five Kinds of Light)照耀着;这是智慧之光明。
(注释1)八正道(略解释):
1)正见:了解对於组成生死轮回的因素,因果定律等。看清楚宇宙人生的真相,即是无常、苦与无我;“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当一个人能真正体会无常、苦与无我时,真正的慈悲才能从内心发出来,因为此时才能够看清楚宇宙人生的真相,也能真正了解自己及了解别人(了解苦,并非要时常愁眉苦脸,而是从内心真正了解因缘生、因缘灭)。一个人真正了解轮回之苦,他才能真正悲悯众生,自利利他,而愿他人能证悟涅盘。”。八正道以正见为首,有了正见,对於人事物才能有正确的认识,进而使到我们有正确的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与正定。
2)正思维:内心应远离恶念;同时,也舍弃阻碍我们智慧发展之事物;正思维能牵制我们的思想和举动,正思维也不被偏见、恶念或个人的利益所左右。
3)正语:不妄语(不欺骗诳说“不胡说八道”、不恶口毁谤、不绮语“不花言巧语”、不两舌“不挑拨离间”),这些是善行。
4)正业(正确的行为):也包括五戒,是为人的基本条件:1)不杀生(对众生有慈悲心,不伤害众生“伤害众生:包括不择手段暗地里伤害他人、使他人失去信心”);2)不偷盗,也包括不赌博(应布施和慷慨);3)不邪淫(尊敬自己与他人的尊严);4)即是不妄语,为人应正直,请参考以上<正语>之解释;5)不饮酒、不服食毒品(能保持清醒及警觉的能力)。若要提升人格,正确的行为是很重要。
5)正命(正当的事业):不作奸犯科,不贪污,不违背良心,不欺诈,不做不道德之事业,如:杀、盗、淫、妄(请参考<正语>之解释,不做妄语之事业)、酒、毒品、赌博、贩卖军火、贩卖人口及其他不道德之事业等等;因为它会危害自己及危害他人。应从事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及对众生公正之事业。对於人生,应有责任感,必须诚恳和正直。
6)正精进(正确的勤奋):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灭除贪嗔痴),使我们达至圆满。四个精进部分为:1)已生恶令断灭;2)未生恶令不生;3)未生善令生起;4)已生善令增长。
7)正念(正确的觉知心):思想过程只不过是知识的粮食,若要向前迈进,了悟真相及因果关系,须对感觉、心念保持警觉,每一个念头都了了分明,以避免被恶念所左右,这是寻求智慧的最高点;应观“四念处”。四念处(略解释):1)观身不净:观身的污秽(不净),就不轻易起贪恋与执着;2)观受是苦:应了解苦,体会乐是苦的原因,就不轻易沉醉与迷恋(大多数的人只管世间的乐,沉溺于感官的享受而没具备洞察其灾害的智慧);3)观心无常:观察心的无常而不迷惑;4)观法无我:了解因业力形成五蕴而体会无我。因此,我们不容易被邪恶所引诱及不容易被欲望所俘虏。
8)正定(正确的定力,身心清净):众生因过去世及今世累积种种恶因,逃不出再生。要克服它,首先要了解一切事物只是无常、苦和无我。通过修禅,能领悟这智慧。这是带引我们证悟涅盘的定力。
佛陀入灭之前,告诫众生“应依戒律为老师,应依法为老师,应依四念处为安住。”即是劝导众生,戒律与法是老师。佛陀不鼓励崇拜某人为偶像,因为会妨碍观察能力、分辨能力,阻碍思考能力,产生执着,而障碍修行;因此,应依法不依人。而八正道是法的精髓与法的根本,一切法不离八正道。陈慧哲学心灵文章网站 Tan Hooi @ Ayira Tan spiritual and philosophical articles web-site:
http://tanhooi-ayiratan.blogspot.com
陳慧專欄﹕誠心心語 若懂自爱,就会懂得惜福作者为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佛学心灵學者 Dhamma Scholar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女性奖 The Malaysian Outstanding Women Award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得奖领域:儿童及世界和平与/或人权之贡献
The Outstanding Young Malaysian Award, TOYM
(Award Category : Contribution to Children, World Peace and / or Human Right)
世界常在燃烧(注释1)中,何娱何可笑?世间为无明与愚痴所遮蔽,人为什么不追求光明(智慧)呢?—(法句经146)
年轻的时候不修梵行,不存生活资粮的人,如同在无鱼的干池里之老鹭。—(法句经155)
年轻的时候既不修梵行,又不为生活预存资粮的人,就像破损的弓,徒然悲叹过去。—(法句经156)
人若懂自爱,他应当好好的保护自己,在人生的三个阶段里(注释2),智者应保持对邪恶的警觉。—(法句经157)
恶业是自己所造,是从自己心中生起;恶业摧毁愚痴的人,如同金刚粉碎了宝石。—(法句经161)
故事(一)之启示
有个好心人带着一群同伴去给孤独园见佛陀,希望这群朋友能有信仰和德行。但这一群朋友却瞒着他私自带酒到给孤独园,畅饮喝醉时,他们在园中大声喧闹、歌舞疯狂,佛陀明白他们被自己的痴心贪念影响才会如此放肆。
佛陀於是告诫他们:“你们不该在园里如此不恭敬;由於你们的疏忽,痴心贪念才会有机可趁,使你们不知害羞,放浪形骇。现在开始扑灭心中的欲望和邪恶的激情吧!”
这好心人也趁这机会请教佛陀关于饮酒的问题。佛陀向他们解释饮酒的害处,并且说明无数众生因为饮酒,失去正确的观念及理性的思考,而受到痛苦的折磨及失去幸福。
佛陀说法后,他们终於明白,从此走向戒律和正念的修行大道上。
故事(二) 之启示
摩诃达拿是富家子;年轻时,不知求长进。成年后,他和另一位富家女儿结婚。太太和他一样,也不知求长进。
两人的父母都去世后,遗产都留给他们,他们也更有钱。但他们都很无知,结交了坏朋友,吃喝玩乐、奢侈浪费,不知妥善理财,因此也把家产给花光了,而变得一贫如洗。他们又不知如何谋生,只好沦为乞丐。后来,坏朋友又教唆他去抢夺,结果被逮捕而被判死刑。
佛陀就对弟子阿难说:“你看摩诃达拿和他太太因过去世有积福积德,而今世身为有钱人之子;但他们只会花钱,毫无人生目标;如果他们懂得管理财富,他们会是非常有钱的人;如果他们能精进修行,夫妻两都能证得圣果。但他们却都一无是处,所以散尽世间的财富,也失去了证得圣果的机会,而沦落到此地步。”
若沉溺于欲根的享受,会削弱人们的意志力,容易堕入贪嗔痴的陷阱里而受诱惑与受欺骗,使智慧无法进步。
这故事让我想起一位友人,他是白手起家;年轻时努力学习,自己开创事业,到了将近中年已是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位富翁。但很可惜的,他却不珍惜福报,交了许多吃喝玩乐、阿谀奉承的朋友。甚至有些朋友不怀好意、花言巧语的唆使他投资说可赚更多钱的生意。也因为贪念,他也不分辨生意的好与坏了。
我偶尔会提醒他,却忠言逆耳,对我也疏远了;渐渐的我们也慢慢失去联络。
过了几年,有听到他的消息说他和某人有金钱纠纷。不久,又听说他把公司给卖了,朋友渐渐也少了。后来,又听说他受刺激,也学吃摇头丸。听到这些消息,我深感难过。
现已事隔多年,不知他现在生活过得如何?但愿他能重新振作起来,他的本性是善良的,天无绝人之路。祝福他!
不与恶友相交,不与卑鄙之人为友,应亲近善者,且与有品德之人为友(法句经78)。吉祥经有一段亦是如此说道,方能吉祥。
亲近精进、态度诚恳与行为端正的善友,使自己和蔼可亲、行为端正,而法喜充满的人,能灭尽诸苦。—(法句经376)
(注释1):“燃烧”,亦可译为“火焰”。注释谓世界有十一种火常在燃烧,即:贪、嗔、痴、病、老、死、愁、悲、苦、忧、恼。
(注释2):三个阶段:青年、中年、老年。指人在青年时应努力学习,中年时则须教导、弘法、禅修等。如果前二段未能及时、适时学习,则在老年时必须觉醒,加紧修学;否则虚度人生,自受苦痛了。陈慧哲学心灵文章网站 Tan Hooi @ Ayira Tan spiritual and philosophical articles web-site:
http://tanhooi-ayiratan.blogspot.com
陳慧專欄﹕誠心心語 行为使人尊贵,行为亦使人低贱
Deeds alone make one low, Deeds alone make one holy
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无尽灯第五十八期(2009年)
58 Malaysian Buddhist Association Everlasting Light (2009)
作者为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佛学心灵學者 Dhamma Scholar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女性奖 The Malaysian Outstanding Women Award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得奖领域:儿童及世界和平与/或人权之贡献
The Outstanding Young Malaysian Award, TOYM
(Award Category : Contribution to Children, World Peace and / or Human Right)
有个朋友对我说:“很多人都抱着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思想;许多东西都须要他们来肯定,方觉得有价值。这是不知不觉的贬低自己呀!难道就这样看不起自己吗?”我想,这是一种跟风的心态作祟,也是一种奴隶的习气吧!例如,古代的皇帝制度,使人养成一种畏惧权贵的奴隶习性,有的畏权势、欺弱势、欺善怕恶(人不断的生死轮回,死了又出世,出世了又死……;虽然现已是民主自由,但有些人还会带着过去世的习气) 。
相反的,某些人认为外劳就是搞破坏的份子;其实,害群之马,每个社群都有,不能一支竹竿打翻整船人,这是对他们不公平的。请把他们当人看待,他们和你、我、他一样,有感情、有情绪、有尊严,都需要被尊重。试着想想,如有得选择,谁想当外劳呢?
尊重他人,等於祝福自己
据有关数目,大约有将近200万外劳在我国逗留,他们已占据我国一成到二成的劳动力。他们在各领域,如建筑工地、工厂、园丘、家庭佣人等等,都付出很大的贡献,每月领的只是几百令吉的微薄薪金。但某些人,动不动就把他们标签为“犯罪分子”,还成为各种罪案的嫌疑犯,就因为他们无权又无钱吗?其实,尊重外劳,让他们活得有尊严、有价值,也是给国家带来好声誉,这是爱国之举,也是为自己积福啊!
每个人的因缘都不一样,也许我们做不到疼爱每一个人,但至少我们要做到学习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等於祝福自己。
不要吝啬一句真诚的“谢谢”
我每买东西,付了钱,我都会和对方说声“谢谢你!”有一次,我到街边买糕点,卖糕点的是一位外籍中年妇女。付钱后,我向她说声“谢谢你!”这位中年妇女却很诧异的对我说:“你跟我买东西,应该是我向你说谢谢才对,为什么你和我说谢谢呢?”我说:“因为你有卖,我才有得吃呀!”
一则故事,一个启示
曾看过一套古装戏,深宫后院,尔虞我诈、各怀鬼胎、明争暗斗,皇后为了稳坐自己的宝座,必要生下皇太子以继承皇位。
皇后怀孕了,临盆日子一天天接近,但又深怕自己生下是女婴;如其他妃子生下男婴,皇后担心位子不保。她就想到了一个法子,吩咐下人在民间重金买下一位男婴;如她生下的是女婴,就来个偷龙转凤。
皇后临盆那一天,真的生下女婴,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掉了包。
转眼间,小皇太子长大了,也登上了皇位,皇后也成了太后。
我在想:“他们只是为自己之利益尔虞我诈、胸襟狭窄、目光短浅,又怎能体会民间疾苦﹖如何能体恤民情﹖如何真正为民着想?如何爱民如子呢?”
话说回来,在一个因缘下,有个女子进了宫,做了太后身边的宫女,太后生性恶毒挑剔,只要一个不高兴,就把宫女打得遍体鳞伤。如不小心打死,就干脆把她们丢到荒山野岭,太后没一点内疚感,还洋洋得意。
某天,这位宫女被打得差点断气时,手腕露出了胎记,太后突然才省起被掉包的女婴也有如此之胎记。太后为了要确认自己亲手虐打的宫女是否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就细心调查。结果确认是自己的亲骨肉,太后才伤心欲绝、哭得死去活来。“自己孩子是人,别人的孩子就该死?就没价值了吗?”太后此自私的行为真是卑贱万分。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个体,都有他本身的价值,都跟你我他一样;人不因出身而低贱,出身也不能使人高尚,行为使人低贱,行为亦使人尊贵。佛陀说:“当一个人口渴时,喝了清水;有人喝了可以止渴,又有人喝了是不能止渴的吗?”佛陀又说:“火把的光不会只是照耀这一方,而不照耀那一方。因此,人人平等就像清水和火把的光一样。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有阶级之分,也是贡高傲慢之人形成的。贡高傲慢之人,他不也是自己傲慢的奴隶吗?”
陈慧哲学心灵文章网站 Tan Hooi @ Ayira Tan spiritual and philosophical articles web-site:
http://tanhooi-ayiratan.blogspot.com
陳慧專欄﹕誠心心語 饥饿是大病•惜福 Hunger is Critical Illness作者为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佛学心灵學者 Dhamma Scholar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女性奖 The Malaysian Outstanding Women Award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得奖领域:儿童及世界和平与/或人权之贡献
The Outstanding Young Malaysian Award, TOYM
(Award Category : Contribution to Children, World Peace and / or Human Right)
饥饿为大病,五蕴是最大的苦痛;智者如实知见了解这种道理,而证得究竟喜悦的涅盘。—(法句经203)
故事之启示
某天,佛陀知道阿拉维村子有位穷人将证得初果“须陀洹”的机缘已经成熟了,就前往该村帮助这位穷人。当天,这穷人出去寻找走失了的公牛。这时候,村子里的人已经开始布施食物给佛陀及众多比丘。
佛陀进食后,村子里的人正准备听闻佛陀说法,但佛陀却要等那位穷人来了,才开始说法。
穷人终於找到了公牛,就急忙跑着回村,向佛陀敬礼。
这个时候,穷人又累又饿,佛陀知道还有食物,就请村民先拿食物让穷人充饥。
等到这位穷人吃饱后,佛陀才一步一步的由浅入深的说法,一直说到四圣谛(注释1)。这穷人细心听完佛陀说法后,加上过去世修行因缘的成熟,这穷人就证得初果“须陀洹”(请参考“了解兼实践才能得益”之文章的注释2,里头有略解释“须陀洹”)。
在佛陀和众多比丘回祗树给孤独园时,比丘奇怪为何佛陀要给穷人先吃饭,之后,才开始说法。佛陀告诉众比丘们说:“我来阿拉维村的目的,就是帮助这穷人;因为我知道他具备了正确了解佛法的能力。如果他饥渴辛苦,饥饿的苦痛可能障碍他了解佛法的能力;他一早上都在寻找走失的公牛,因此非常疲惫与饥渴。毕竟,饥饿是很痛苦!”
在这世界上,因天灾人祸,许多人尚在饥饿中。饥饿是很痛苦的、是大病,衣食住行无忧的我们,应知福惜福,勿无中生有,勿惹事生非,勿制造社会问题。
注释1(略解释)四圣谛:苦、集、灭、道。苦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是迷的果,集谛(贪嗔痴)是迷的因,灭谛(灭除贪嗔痴)是悟的果,道谛是悟的因。“集”为“苦”的根本,“灭”为“道”的收获。“道”就是依八正道、观四念处。八正道,四念处是生命的哲理,是中庸之道。(请参考“上福、上财、上亲、上乐”之文章,里头有略解释八正道与四念处。)陈慧哲学心灵文章网站 Tan Hooi @ Ayira Tan spiritual and philosophical articles web-site:
http://tanhooi-ayiratan.blogspot.com
陳慧專欄﹕誠心心語 肯定自己內在的優點﹐也肯定他人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无尽灯第四十九期(2007年)
49 Malaysian Buddhist Association Everlasting Light (2007)作者为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佛学心灵學者 Dhamma Scholar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女性奖 The Malaysian Outstanding Women Award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得奖领域:儿童及世界和平与/或人权之贡献
The Outstanding Young Malaysian Award, TOYM
(Award Category : Contribution to Children, World Peace and / or Human Right)
勇于接受别人的赞美,你会有能量赞美别人。我这里所指的赞美,不是阿谀奉承,是诚意的称赞对方的优点,给于鼓励与信心。当别人在赞美自己时,坦然与勇敢的接受,微笑的和对方真诚说声“谢谢你!”,但心中不要升起傲慢之心;如与对方较熟悉,你也可来个“谢谢你!我也那么认为!”让彼此会心一笑!当你勇敢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内在的优点时,你就有能量去欣赏别人内在的优点!
每个人都有优点与缺点
欣赏自己的优点并非自大,时常瞧不起他人,贡高傲慢,没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觉得自己的是最好,别人都不对、都不好,那才是自大狂妄。反之,觉得自己没有用,比别人差,别人才是最好,时常瞧不起自己,这是不正确的。其实每个人都有本身的优点与缺点;时常观察自己内在的优点,才能发挥在日常生活中,这是一种自我鼓励,肯定自己。
给人信心,给人希望
不吝啬您真诚的好话,真诚的称赞他人的优点,也许会在不知不觉中成就他人,因为你的一个善举,让他更有信心。一句真诚的好话,可以让人努力向上;一句慈悲柔和的话语,会给他人建立信心,给人希望。当一个人有信心时,即使他的道路碰到挫折,他也能坚强的面对!这是爱语,是一种布施! 是积福积德!
相反的,时常用言语恶意刺激他人、恶意批评他人,使他人失去信心,来满足自己的自大和欲望,这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刀呀!试问,此人能心安吗?
学习欣赏自己的内在优点,肯定自己
我讲心灵课时,偶尔会让学员们用一张纸勇于、忠於自己的,写出自己内在的优点和缺点;我发现大多数学员写了一大堆自己的缺点,优点却不敢写,或写得很少,甚至有的写不出自己的优点;这是否在否定与怀疑自己呢!
想想自己有什么优点,可用一张纸列出;例如:诚恳、仁慈、正直、有同情心、有感恩心、胸怀广阔、不搬弄是非、不绮语(不花言巧语)、不两舌(不挑拨离间)、不恶口、不欺骗诳说(不胡说八道)、可靠、善良、有耐心、乐于助人、不伤害他人、有礼貌、脚踏实地、做事认真、和蔼可亲、有勇气、严守纪律、刻苦耐劳、节俭、善的意志力坚定、努力、守信用、有上进心、勇于认错、能为他人着想、有倾听的能力、有祝福他人之心、有责任感、有智慧等等……
再想想自己有什么缺点,例如:脾气暴躁、拖延、好找借口、搬弄是非、绮语(花言巧语)、两舌(挑拨离间)、恶口、欺骗诳说(胡说八道)、说不真实的话、好讥讽、说话尖酸刻薄、自大、瞧不起人、顽固、奢侈、吹毛求疵、好喝酒、不老实、奸诈狡猾、阴险、偏见、浪费、好赌、妒忌心重、自私、嗔恨心重、欺负人、为难人、耍赖、不认真、不守信用、懒惰、贪污、见高拜见低踩、仗势欺人、无责任感、不勇于认错、不为他人着想、傲慢等等……
勇敢认错,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好的治疗
能醒觉自己的缺点,努力改进自己,能勇敢向对方认错,这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好的治疗(不是因为局势所逼而认错,而是真心诚意的忏悔,这才有效)!也许一声“谢谢你”,是大家可容易说出口的,但一声真诚的“对不起”(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是要用心学习的。放下高傲或自以为是,勇于认错,也许可化解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但许多人明知自己错了,也不肯向对方道歉,导致误解越结越深,这是很可惜的。
学习欣赏他人内在的优点,肯定他人
当你有能力欣赏自己内在优点,肯定自己时,心胸就会越来越开阔,进而懂得爱护自己,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懂得爱护自己,意思是做个有良好德行的人。懂得爱护自己的人,才能真诚爱护他人。对自己有信心,也欣赏他人内在的优点。肯定他人,给他人信心。
欣赏自己内在优点,肯定他人的内在优点,才不容易迷失自己,这是须要每个当下用心学习,是一种体验。陈慧哲学心灵文章网站 Tan Hooi @ Ayira Tan spiritual and philosophical articles web-site:
http://tanhooi-ayiratan.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