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 慈悲禅的练习
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无尽灯第四十七期(2006年)
47 Malaysian Buddhist Association Everlasting Light (2006)
作者为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佛学心灵學者 Dhamma Scholar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女性奖 The Malaysian Outstanding Women Award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得奖领域:儿童及世界和平与/或人权之贡献
The Outstanding Young Malaysian Award, TOYM
(Award Category : Contribution to Children, World Peace and / or Human Right)
第一届马来西亚杰出佛教青年奖
练习慈悲禅最主要是培养本身的慈悲心,而慈悲也是一种不让我们犯下错误的定力。
为何家庭、社会、国家或世界会纷乱?因为失去慈悲,“妒嫉、自私、脾气”,就有如影子一样,跟随而来!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UNESCO)的人权组织章程序言曾回应佛陀说的法:“人心引发战争;所以,维护和平的信念也必须在人的心中建立起来。”
我们不愿意别人伤害我们,我们为什么要去伤害人呢?
如一个家庭里、社团里、组织里、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彼此有慈悲,就会有爱心与悲悯,恶毒之心就不轻易侵入人心。
有时我们看到某些人,会生起厌恶之心,这是潜意识的妒嫉及小火(脾气)。小火不熄灭,就会漫延成大火(失去理性)。当大火燃烧,五样东西会随之而来:
(1)。恶毒心,无情无义了!
(2)。不畏惧法律,不怕天不怕地,不畏惧因果了!
(3)。不羞耻于他所做的坏事!
(4)。不懂得分辨是非!
(5)。有如森林着火,无同情心,甚至置他人于死地!
身为人的基本条件因为妒嫉、自私与坏脾气,数不尽的岁月,众生堕入四恶道(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里承受痛苦!我们必须看到这种恶心智状态的危险性,它是可以避免的,但必须修习及持续的努力断除贪嗔痴。我们很容易找借口,让自己做出无法补救的恶行,种下恶因。观想妒嫉、自私与坏脾气的危险性,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愤怒及培养慈悲心。要改掉妒嫉、自私与坏脾气,就要培养慈悲心及持戒律(培养良好的德行)。守好戒律是基本为人之道,拥有身为人的基本条件,慈悲心会越来越坚固(“良好的德行”,请参考“伤人伤己,得不偿失” 文章之注释;此文章有略做解释)。
众生的脑电波,如人的脑电波,是一种能量;时常练习慈悲禅,练习祝福自己、祝福他人,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我们将会拥有慈悲的心,但这需要耐心;慈悲的心能造就对个人、家庭、大众、社会、国家、世界的和平。
慈悲是无妒嫉与自私的,慈悲是没种族、国籍、宗教与信仰的分别慈悲禅,首先要从自己开始(因为懂得自爱,就会懂得尊重他人;自爱,就是培养良好的德行),然后扩大到大地宇宙一切的众生。慈悲是一种定力,它让我们在生活中不迷失方向;临终时(死亡前的那一刹那)也能保持清净之心。清净之心非常重要,因它会影响一个人临终时的最后一个念头而出世于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或地狱(请参考“质量的定律”之文章)。
在这里,我以简单方式与大家分享慈悲禅的练习,可用观想或口念。我们可坐在椅子,或者是盘腿而坐;每天用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或更长的时间(视各人时间而定),在早上起身或晚上临睡前,或以各人时间而定,来进行练习。(慈悲禅是培养我们本身的慈悲心)
慈悲禅的练习:
“愿我脱离危难和仇敌,脱离内心的痛苦,脱离身体的痛苦;愿我远离嗔恨、远离怨恨、远离悲痛、远离妒嫉、远离恶业;愿我快乐的照顾自己;愿我每天生活安乐、无困扰。
愿我的父母亲、我的至亲、我的师长、亲戚和朋友、无亲戚关系的、及有敌意不友善的众生,也像我一样,愿他们脱离危难和仇敌,脱离内心的痛苦,脱离身体的痛苦;愿他们远离嗔恨、远离怨恨、远离悲痛、远离妒嫉、远离恶业;愿他们快乐的照顾自己;愿他们每天生活安乐、无困扰。愿他们以正当的方法获得资产而不被剥夺!每个众生都有各自的业力。
愿保护我们的天神,愿全国的人、全世界的人,大地的人类,愿所有三界的众生(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注释1),愿他们脱离危难和仇敌,脱离内心的痛苦,脱离身体的痛苦;愿他们远离嗔恨、远离怨恨、远离悲痛、远离妒嫉、远离恶业;愿他们快乐的照顾自己;愿他们每天生活安乐、无困扰。愿他们以正当的方法获得资产而不被剥夺!每个众生都有各自的业力。
愿一切众生、一切生物、所有形体的众生、一切名相的众生、一切身躯的众生、已出生或未出生的众生、一切女性者、一切男性者、一切圣者、一切非圣者、所有的天神、所有的人类、所有在陆地上生存的众生、所有在水中生存的众生、所有在空中生存的众生、所有在苦道中的众生,愿他们脱离危难和仇敌,脱离内心的痛苦,脱离身体的痛苦;愿他们远离嗔恨、远离怨恨、远离悲痛、远离妒嫉、远离恶业;愿他们快乐的照顾自己;愿他们每天生活安乐、无困扰。愿他们以正当的方法获得资产而不被剥夺!每个众生都有各自的业力。”
(我们可重复数次,从“愿我脱离危难和仇敌……”,至到最后。)
要时刻考查自己妒嫉、自私与坏脾气有否改善,慈悲心有否增长;每天自我反省,是在学习成长,自我进步。反省自己,例如:
(1)。有制造社会问题吗?
(2)。自己的身、口、意是否为善或造恶?(请参考“身为人的基本条件”;“伤人伤己,得不偿失”文章之注释)
(3)。待人诚恳吗?是否友善?(注释2)
(4)。乐意帮助人吗?
(5)。会否了解别人的苦衷?
(6)。有倾听的能力吗?
(7)。妒嫉、自私与坏脾气有否改善?
(注释1):“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请参考“略说三十一界生存状态” 之文章 (31 Planes of Existence)
(注释2):在这世界上,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人喜欢做义工,帮助他人。但是,当他身边认识的朋友有些成就或生活较好时,此人会突然对有成就的朋友冷漠,用冷漠、冷嘲热讽或其他方式来伤害朋友,因为他不想别人比他好。这是否潜意识有一种希望看到别人痛苦的心态,“你比我苦,你比我凄惨,我帮助你;你比我好,我妒嫉你。”这是很可惜,也很可怕的。甚至有些人一边帮助人,但带着的心态是看不起人,也许他本身也观察不到自己的心态。“瞬间生万念”,一个想法的产生,潜意识隐藏着数不尽的念头;潜意识的念头,如没有很强的正念,是很难观察到。
妒嫉是毒药,慈悲是一生的功课,须要时刻练习,以观察每个当下的心念。
陈慧哲学心灵文章网站 Tan Hooi @ Ayira Tan spiritual and philosophical articles web-site:http://tanhooi-ayiratan.blogspot.c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