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 若懂自爱,就会懂得惜福
作者为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佛学心灵學者 Dhamma Scholar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女性奖 The Malaysian Outstanding Women Award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得奖领域:儿童及世界和平与/或人权之贡献
The Outstanding Young Malaysian Award, TOYM
(Award Category : Contribution to Children, World Peace and / or Human Right)
世界常在燃烧(注释1)中,何娱何可笑?世间为无明与愚痴所遮蔽,人为什么不追求光明(智慧)呢?—(法句经146)
年轻的时候不修梵行,不存生活资粮的人,如同在无鱼的干池里之老鹭。—(法句经155)
年轻的时候既不修梵行,又不为生活预存资粮的人,就像破损的弓,徒然悲叹过去。—(法句经156)
人若懂自爱,他应当好好的保护自己,在人生的三个阶段里(注释2),智者应保持对邪恶的警觉。—(法句经157)
恶业是自己所造,是从自己心中生起;恶业摧毁愚痴的人,如同金刚粉碎了宝石。—(法句经161)
故事(一)之启示
有个好心人带着一群同伴去给孤独园见佛陀,希望这群朋友能有信仰和德行。但这一群朋友却瞒着他私自带酒到给孤独园,畅饮喝醉时,他们在园中大声喧闹、歌舞疯狂,佛陀明白他们被自己的痴心贪念影响才会如此放肆。
佛陀於是告诫他们:“你们不该在园里如此不恭敬;由於你们的疏忽,痴心贪念才会有机可趁,使你们不知害羞,放浪形骇。现在开始扑灭心中的欲望和邪恶的激情吧!”
这好心人也趁这机会请教佛陀关于饮酒的问题。佛陀向他们解释饮酒的害处,并且说明无数众生因为饮酒,失去正确的观念及理性的思考,而受到痛苦的折磨及失去幸福。
佛陀说法后,他们终於明白,从此走向戒律和正念的修行大道上。
故事(二) 之启示
摩诃达拿是富家子;年轻时,不知求长进。成年后,他和另一位富家女儿结婚。太太和他一样,也不知求长进。
两人的父母都去世后,遗产都留给他们,他们也更有钱。但他们都很无知,结交了坏朋友,吃喝玩乐、奢侈浪费,不知妥善理财,因此也把家产给花光了,而变得一贫如洗。他们又不知如何谋生,只好沦为乞丐。后来,坏朋友又教唆他去抢夺,结果被逮捕而被判死刑。
佛陀就对弟子阿难说:“你看摩诃达拿和他太太因过去世有积福积德,而今世身为有钱人之子;但他们只会花钱,毫无人生目标;如果他们懂得管理财富,他们会是非常有钱的人;如果他们能精进修行,夫妻两都能证得圣果。但他们却都一无是处,所以散尽世间的财富,也失去了证得圣果的机会,而沦落到此地步。”
若沉溺于欲根的享受,会削弱人们的意志力,容易堕入贪嗔痴的陷阱里而受诱惑与受欺骗,使智慧无法进步。
这故事让我想起一位友人,他是白手起家;年轻时努力学习,自己开创事业,到了将近中年已是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位富翁。但很可惜的,他却不珍惜福报,交了许多吃喝玩乐、阿谀奉承的朋友。甚至有些朋友不怀好意、花言巧语的唆使他投资说可赚更多钱的生意。也因为贪念,他也不分辨生意的好与坏了。
我偶尔会提醒他,却忠言逆耳,对我也疏远了;渐渐的我们也慢慢失去联络。
过了几年,有听到他的消息说他和某人有金钱纠纷。不久,又听说他把公司给卖了,朋友渐渐也少了。后来,又听说他受刺激,也学吃摇头丸。听到这些消息,我深感难过。
现已事隔多年,不知他现在生活过得如何?但愿他能重新振作起来,他的本性是善良的,天无绝人之路。祝福他!
不与恶友相交,不与卑鄙之人为友,应亲近善者,且与有品德之人为友(法句经78)。吉祥经有一段亦是如此说道,方能吉祥。
亲近精进、态度诚恳与行为端正的善友,使自己和蔼可亲、行为端正,而法喜充满的人,能灭尽诸苦。—(法句经376)
(注释1):“燃烧”,亦可译为“火焰”。注释谓世界有十一种火常在燃烧,即:贪、嗔、痴、病、老、死、愁、悲、苦、忧、恼。
(注释2):三个阶段:青年、中年、老年。指人在青年时应努力学习,中年时则须教导、弘法、禅修等。如果前二段未能及时、适时学习,则在老年时必须觉醒,加紧修学;否则虚度人生,自受苦痛了。
陈慧哲学心灵文章网站 Tan Hooi @ Ayira Tan spiritual and philosophical articles web-site:
http://tanhooi-ayiratan.blogspot.c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