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10, 2008

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 上福、上财、上亲、上乐

陳慧專欄﹕誠心心語 上福、上财、上亲、上乐

作者为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佛学心灵學者 Dhamma Scholar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女性奖 The Malaysian Outstanding Women Award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得奖领域:儿童及世界和平与/或人权之贡献
The Outstanding Young Malaysian Award, TOYM
(Award Category : Contribution to Children, World Peace and / or Human Right)


健康最上福、知足最上财、信赖最上亲、涅盘最上乐 。—(法句经204)

健康最上福
无病是最大的福报,健康的身体须注意饮食,进食七分饱,保持适量的饮食,也使情绪比较愉快。多喝水,多吃高纤维食物,少吃煎炸食物,大小便也较顺畅。睡眠充足,较容易集中精神……。

写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天灾人祸(天灾人祸之发生,乃是原因结果,是众生无量劫之共业,这是轮回之苦。),有许多人流离失所,有时一瞬间就几十万或百万人流离失所;也不禁让我想起(五岁之前和十七岁过后没计算在内)从童年五岁至少年十七岁,我就经过了大约十九至二十个住户的漂泊流浪。那时,有得吃就好,也不知有没营养,睡也不好,时常处在担心害怕中,真是疲惫不堪;我一生中总共住了三十一间屋子才稳定下来。善哉!

一个人流离失所,已经够苦了,几十万人或百万人流离失所,真的不敢想象。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又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情何以堪!那时他们身不由己。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是自己本身深受其害,自己的身心会是多么痛苦呀!事情发生的当下,也许这些受难者会得到援助,但也许也是得到几次的帮忙而已;也许他人在帮助受难者的时间长了,会不知不觉中嫌弃受难者。即使受难者得到长时间的帮忙,也是有限度而已,接下去坎坷的路,受难者还是要靠本身善的意志力勇敢的走下去;这些痛苦辛酸,非身历其境,旁人是很难体会与理解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知足最上财

在这世界上,有些人本来很富裕,或生活过得还不错,但因不知足,而起了贪欲。人一旦屈服于强烈贪欲迷妄的刺激,很容易毁坏自己。

知足是最上等的财富。我们应学习惜福,不浪费食物,能吃多少拿多少;也不奢侈及不做无谓的浪费(应学习想到世上还有许多苦难的人,应学习布施)。


拥有知足心,心念较能保持理智,不轻易受诱惑、不迷失自己,也不容易走错方向。他也较容易具足智慧,即是正念。(知识只是聪明,并非智慧)

信赖最上亲

可信赖的人,无论他是亲属或是朋友,他是最好的亲人。人与人之间,最难能可贵的,是彼此有一种安全感。彼此能为对方着想、坦诚相待,互相保护,互相提醒彼此的错误,不相互欺骗,也能够互相指引走向正道。

涅盘最上乐

涅盘并非用在某人逝世之名词;在日常生活中,如精进修行,是可以体会涅盘。

涅盘解释为“断除贪嗔痴,圆满一切智德,寂灭一切惑业,内心清净安详,不受生死轮回”,是真正的幸福。


轮回是苦。许多人不知道或无法体会轮回之苦,也不知道如何解脱轮回之苦海,只是懵懵懂懂的出世了又死,死了又出世……,在生死中不停的交替轮回着。即使身在富贵,也并不是每一世都富贵,因为众生拥有在数不尽的无量劫中所累积还未成熟的善与恶之因果业力。佛陀说:“众生在数不尽的无量劫轮回中受委屈所流的泪水及生老病死所流的泪水,多过全世界大海中的水。”这是轮回之苦。

依八正道,观四念处
“ 依八正道,观四念处”(注释1) ;它是人生的哲理,是中庸之道。

人生之所以无奈,简单说,人生有八苦:
1)生
2)老
3)病
4)死
5)爱别离苦:与亲爱的人离散或亲爱的人离己而去
6)怨憎会苦:仇视自己的人或憎恨的人,本想远离,但因某种因素,反而聚集在一起,而感觉无奈!
7)求不得苦:对世事的事物,心所喜爱的,苦苦追求却得不到,而产生痛苦。
8)五蕴炽盛苦:身心欲望欲求逼恼身心,身不由己,贪嗔痴如火之炽盛无法控制,而产生痛苦!身心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组合而成。“色”属於物质,意思是身体由四大(地、水、火、风)组成:地(如身体的骨节、牙齿等等)、水(如汗液、唾涕、脓血、便利等等)、火(如热度、温暖等等)、风(如呼吸、气息等等)所组成。“受”、“想”、“行”、“识”则是属於精神。

佛陀说,如某人能真正明了以下五种:
1) 因果
2) 五蕴(因业力因果而形成五蕴)
3) 因缘
4) 无常
5) 涅盘
则他就有五种光(Five Kinds of Light)照耀着;这是智慧之光明。

(注释1)八正道(略解释):

1)正见:了解对於组成生死轮回的因素,因果定律等。看清楚宇宙人生的真相,即是无常、苦与无我;“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当一个人能真正体会无常、苦与无我时,真正的慈悲才能从内心发出来,因为此时才能够看清楚宇宙人生的真相,也能真正了解自己及了解别人(了解苦,并非要时常愁眉苦脸,而是从内心真正了解因缘生、因缘灭)。一个人真正了解轮回之苦,他才能真正悲悯众生,自利利他,而愿他人能证悟涅盘。”。八正道以正见为首,有了正见,对於人事物才能有正确的认识,进而使到我们有正确的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与正定。

2)正思维:内心应远离恶念;同时,也舍弃阻碍我们智慧发展之事物;正思维能牵制我们的思想和举动,正思维也不被偏见、恶念或个人的利益所左右。

3)正语:不妄语(不欺骗诳说“不胡说八道”、不恶口毁谤、不绮语“不花言巧语”、不两舌“不挑拨离间”),这些是善行。

4)正业(正确的行为):也包括五戒,是为人的基本条件:1)不杀生(对众生有慈悲心,不伤害众生“伤害众生:包括不择手段暗地里伤害他人、使他人失去信心”);2)不偷盗,也包括不赌博(应布施和慷慨);3)不邪淫(尊敬自己与他人的尊严);4)即是不妄语,为人应正直,请参考以上<正语>之解释;5)不饮酒、不服食毒品(能保持清醒及警觉的能力)。若要提升人格,正确的行为是很重要。

5)正命(正当的事业):不作奸犯科,不贪污,不违背良心,不欺诈,不做不道德之事业,如:杀、盗、淫、妄(请参考<正语>之解释,不做妄语之事业)、酒、毒品、赌博、贩卖军火、贩卖人口及其他不道德之事业等等;因为它会危害自己及危害他人。应从事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及对众生公正之事业。对於人生,应有责任感,必须诚恳和正直。

6)正精进(正确的勤奋):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灭除贪嗔痴),使我们达至圆满。四个精进部分为:1)已生恶令断灭;2)未生恶令不生;3)未生善令生起;4)已生善令增长。

7)正念(正确的觉知心):思想过程只不过是知识的粮食,若要向前迈进,了悟真相及因果关系,须对感觉、心念保持警觉,每一个念头都了了分明,以避免被恶念所左右,这是寻求智慧的最高点;应观“四念处”。四念处(略解释):1)观身不净:观身的污秽(不净),就不轻易起贪恋与执着;2)观受是苦:应了解苦,体会乐是苦的原因,就不轻易沉醉与迷恋(大多数的人只管世间的乐,沉溺于感官的享受而没具备洞察其灾害的智慧);3)观心无常:观察心的无常而不迷惑;4)观法无我:了解因业力形成五蕴而体会无我。因此,我们不容易被邪恶所引诱及不容易被欲望所俘虏。

8)正定(正确的定力,身心清净):众生因过去世及今世累积种种恶因,逃不出再生。要克服它,首先要了解一切事物只是无常、苦和无我。通过修禅,能领悟这智慧。这是带引我们证悟涅盘的定力。

佛陀入灭之前,告诫众生“应依戒律为老师,应依法为老师,应依四念处为安住。”即是劝导众生,戒律与法是老师。佛陀不鼓励崇拜某人为偶像,因为会妨碍观察能力、分辨能力,阻碍思考能力,产生执着,而障碍修行;因此,应依法不依人。而八正道是法的精髓与法的根本,一切法不离八正道。


陈慧哲学心灵文章网站 Tan Hooi @ Ayira Tan spiritual and philosophical articles web-site:
http://tanhooi-ayiratan.blogspot.c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