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2, 2007

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 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陳慧專欄﹕誠心心語 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作者为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佛学心灵學者 Dhamma Scholar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女性奖 The Malaysian Outstanding Women Award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得奖领域:儿童及世界和平与/或人权之贡献
The Outstanding Young Malaysian Award, TOYM
(Award Category : Contribution to Children, World Peace and / or Human Right)

一切众生皆畏惧刀杖,一切众生皆恐惧死亡,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人们不应杀害他人,或唆使他人杀害生命。—(法句经129)

一切众生皆畏惧刀杖,一切众生皆爱惜自己的生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人们不应杀害他人,或唆使他人杀害生命。—(法句经130)

以伤害他人的手段来追求自己快乐的人,来世不得安乐。—(法句经131)

不伤害他人来追求自己的幸福,可以获得安乐。—(法句经132)

莫向他人粗言恶语,受辱者会反击,愤怒恶言是苦的原因,互相伤害会引发报复。—(法句经133)

故事之启示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城托钵时,遇见了几个年轻人用棍子击打一条蛇。

佛陀问他们为什么要击打这条蛇,他们回答说是害怕蛇会咬他们,所以先发制人!先击打它!

佛陀教诲这些年轻人说:“如果你们不愿意受到别人伤害,你们就不该伤害别人;众生平等,应慈悲对待所有众生,如果伤害别人以达到自己的快乐,在未来来世也得不到幸福。”

这些年轻人听完佛陀的教诲之后,理解到恨意所带来的害处,他们也因此不断努力的专心思考与实践佛陀的教诲。

不久之后,因加上过去世修行的因缘成熟,这几个年轻人都证得初果“须陀洹”;华译称“预流”,即是预备进入圣果之位。(请参考“了解兼实践才能得益”之文章,(注释2)里头有略解释“须陀洹”)

世界醒醒吧!
在这世界上,许多人因为商业因素以达到自己的私益,用尽了大肆渲染的手法来迷惑群众;最可怜的是许多人并没察觉有什么错处,也跟着一起热闹与疯狂,自以为是追上潮流;殊不知贪念之心因此萌芽,进而迷失自己、迷失方向;这世界也因此失去平衡及引发许多的社会问题。世界醒醒吧!

应互相尊重
人与人之间,经常企图占有某种东西,互相争吵,恶言相向,而互相伤害;甚至有者更恶毒的,会威胁恐吓或攻击对方;如对方不甘示弱,恶言相向,攻击对方,就引发了报复的行动,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种下恶因,形成恶果。

人也经常为了争口气,而用恶言刺激对方,殊不知,争了口气,却输了感情呀!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想一想,当自己被攻击、被打或被辱骂时,感觉会痛,会不舒服。同样的,别人被攻击、被打或被辱骂时,他们也一样会痛,会不舒服。每个人都有其自尊心,都需要被尊重与慈悲对待。

多一分尊重,就多了一分体会;多一分慈悲,就多了一分和谐。(敬请注意:互相尊重,不是用在一起做坏事的用词)

陈慧哲学心灵文章网站 Tan Hooi @ Ayira Tan spiritual and philosophical articles web-site:
http://tanhooi-ayiratan.blogspot.com

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 了解轮回之苦

陳慧專欄﹕誠心心語 了解轮回之苦

作者为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佛学心灵學者 Dhamma Scholar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女性奖 The Malaysian Outstanding Women Award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得奖领域:儿童及世界和平与/或人权之贡献
The Outstanding Young Malaysian Award, TOYM
(Award Category : Contribution to Children, World Peace and / or Human Right)

能如实知见五蕴(注释1)生灭的一天,好过不能如实知见五蕴生灭法的百年寿命。—(法句经113)

故事之启示:波她卡娜是舍卫城中一位富翁的女儿,长得漂亮,而且父母对她爱护有加。但她却爱上家里的一位男仆,并和他私奔到离开舍卫城很远的一个村庄。

后来,她怀孕了。当分娩的日子快到时,她好几次请求丈夫允许她回家生产,但丈夫害怕遭到丈人的毒打,而拒绝妻子的恳求。

某天,她趁丈夫不在家时,悄悄出发回娘家。但是,却被丈夫追上,请她回家。在这时候,分娩时刻已到,就这样,她在附近草丛中产下孩子,之后与丈夫回家。

几年后,她再度怀孕;那时,她也希望回娘家生产,但丈夫也加以拒绝,她又悄悄带着大儿子出发回娘家。

当丈夫追上她时,她产前剧痛,即将分娩;这时天又下着倾盆大雨,丈夫急忙找了个较稳当的地方让她生产。当丈夫正在整理场地时,却被一只毒蛇咬而当场死亡。

这时候,在另一边等待丈夫的波她卡娜已经诞下幼儿。

第二天。她四处寻找丈夫,却发现丈夫的尸体。她内心悲痛不已,认为丈夫的死都是自己害的,而感到很内疚。

波她卡娜继续回舍卫城找父母,但由於下了一整夜的雨,河水上涨,她无法一次带着两个儿子过河,就把大儿子先安置在河岸,带着初生婴儿渡河,把婴儿放到对岸,再倒回来带大儿子过河。

当她正在河中央时,一只老鹰在初生婴儿上空盘旋着,以为婴儿是块肉。波她卡娜急忙大声嘶喊,想吓走老鹰,但老鹰还是夺走了婴儿。而在对岸的大儿子听见母亲的叫声,以为母亲在呼唤他,就自行走向河中;但不幸的,却被急流冲走。她一天之内失去了丈夫和两个孩子。

她放声恸哭,喊着:“小儿子被老鹰夺走!大儿子被河水冲走!丈夫又被毒蛇咬死!”

在这时候,她遇见了一位来自舍卫城的人,告诉她说,昨晚的暴风使她父母亲的房子全部倒塌,她父母亲和她唯一的哥哥因此全部死亡,尸体也火化了。

当波她卡娜听到这悲惨的消息,她彻底的崩溃与疯了;居然连身上的衣服掉落在地上也全然不知,却仍然满街狂奔,嘶声哭喊:“可怜的我呀! 老天啊! ”

这时候,正在祗树给孤独园说法的佛陀看见她在外面;当人群看见她走向佛陀时,却阻止她前进。有人大声说:“不要让这疯女人进来!”佛陀制止他们,让波她卡娜进来。当波她卡娜走到可以听见佛陀说话的距离时,佛陀告诉她控制自己的心念,让心平稳下来。当她一回神过来时,才突然察觉身上的裙子不见了,她安静的蹲下来,并接过别人递来的一块布,遮掩自己。她接着向佛陀述说她不幸的遭遇。

佛陀安慰她:“波她卡娜,不要恐惧,你已经安止于一位可以真正保护,并指引你的人了。在过去世的生死轮回中,你为儿子、丈夫、父母及兄弟所流过的眼泪已经够多了。”佛陀再进一步向她解释众生无穷尽的生死轮回。这时候,她如释重负而心灵渐渐平稳下来。

佛陀又说:“人不要过度悲伤逝世的人,应清净自己,精进努力,证悟涅盘。”听完佛陀说法后,她明白生命的无常,而对引领人们解脱生死轮回的佛法有了信心;因此,就出家为比丘尼,精进修行。

众生因为因果业力形成五蕴而造成苦
有一天,在修行的过程中,她恍然悟到五蕴之苦,也明了生命的三个阶段:过去世、今世与来世的轮回之苦。

佛陀知道了她的想法,告诉她:“波她卡娜,你的了解是正确的,你已经确实明白五蕴的真相了。如果有人长命百岁,但却不明白五蕴无常、苦、无我的道理,也是枉费一生的。

精进修行的波她卡娜
波她卡娜不久就证得四果阿罗汉的境界,断除贪嗔痴,不受生死轮回。(注释1)五蕴(略解释):色、受、想、行、识。色属於物质,意思是身体由四大:地(如身体的骨节、牙齿等等)、水(如汗液、唾涕、脓血、便利)、火(如热度、温暖)、风(如呼吸、气息)所组成。而受、想、行、识是属於精神。

如同牧牛人以棍棒驱赶牛群到牧场,老与死也在驱赶众生的生命。—(法句经135)

因为愚痴,众生很难理解轮回之苦。佛陀说:“五蕴不停的变化。人一旦出世,就会有老、病、死,但人们却不想从轮回中解脱,仍然留恋轮回。唯有断除贪嗔痴,才能证悟涅盘,得到真正的幸福。”(请参考“上福、上财、上亲、上乐”之文章)

陈慧哲学心灵文章网站 Tan Hooi @ Ayira Tan spiritual and philosophical articles web-site:
http://tanhooi-ayiratan.blogspot.com

Sunday, December 16, 2007

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 速為善﹐防止心造惡

陳慧專欄﹕誠心心語 速為善﹐防止心造惡

作者为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佛学心灵學者 Dhamma Scholar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女性奖 The Malaysian Outstanding Women Award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得奖领域:儿童及世界和平与/或人权之贡献
The Outstanding Young Malaysian Award, TOYM
(Award Category : Contribution to Children, World Peace and / or Human Right)

应速于行善及防止心造恶,因为行善之心缓慢,则心容易造作恶行(注释1)。—(法句经116)

若人造了恶,不应重犯,不应乐于造恶(注释2),累积邪恶将导致受苦。—(法句经117)

若人行了善,应持续为善,应乐于为善,累积善业将导致乐报。—(法句经118)

如果伤害无辜、清净无染的人,该罪恶返归于恶愚人,如同在逆风的地方撒灰尘。—(法句经125)

故事之启示
有个猎人;某天早上,他带着一群猎狗去打猎时,在途中,他遇见一位比丘正在托钵;因为迷信,愚痴的他,心里就嘀咕着:“看见这令人讨厌的人,今天一定没什么收获!”

那一天,猎人什么也没猎到。回家路上,他又遇见同一位比丘正好从城市里托钵回来;猎人一时愤怒难消,就放猎狗追咬比丘。幸好,这比丘跑得快,赶紧爬上树,猎狗因此咬不着他。猎人气冲冲走到树下,用弓箭头刺比丘的脚底,比丘异常的疼痛;这时,身上的袈裟滑落,正好罩在树下的猎人身上。

恶愚人自食其果
这群猎狗看见地上的袈裟,以为是比丘从树上跌了下来,便飞快扑上去,狂肆乱咬。善良的比丘在树上看见这情况,赶紧折了一截干树枝,掷向猎狗,以提醒猎狗咬错人。那时候,这群猎狗才发现它们攻击的竟然是自己的主人,因此慌乱的四处逃跑。

猎狗跑掉后,比丘就从树上下来,却发现猎人已经被猎狗咬死了。比丘心中一阵难过,不知道是否要为猎人的死负责,因为他的袈裟罩住猎人的身体,而猎人才成为猎狗的攻击目标。

比丘就去面见佛陀澄清心中的疑惑。佛陀安慰比丘:“你不须为那猎人的死负责,你也没违反道德戒律。事实上,那猎人蓄意伤害无辜,才会得到如此惨痛的果报。”

一切皆是贪嗔痴所为
是的,这故事也带来一则启示。
在这世上,有些人迷信,认为某某人与己相克,导致脾气暴躁,丧失理智,而伤害他人;也因为迷信,导致思想迷惑而容易上当受骗,或变得疑神疑鬼,形成心里不安;再加上妒嫉与自私,而造下种种恶行。

其实,无人与己相克,一切皆是本身的贪嗔痴所为,贪嗔痴才是克星,才是心魔。


莫小视恶行,以为“小恶不会为我带来果报”。要知道,点滴之水可注满水瓶;愚痴的人,虽然少许少许作恶,但必定会有恶贯满盈的一天(注释3) 。—(法句经121)

莫轻视善业,以为“小善不会为我带来善果”。要知道,点滴之水也可以注满水瓶;智者累积小善,必会积聚福德满盈。—(法句经122)

(注释1):人的心容易被外境的人事物所迷惑;因此,应学习不怠慢,时刻照顾自己的心,要存善念和行善;不让心魔,即是贪嗔痴蒙蔽我们的心灵,而造下恶业。


(注释2):如放纵自己,为所欲为,会导致无法控制贪嗔痴,而造下种种恶行。

(注释3):不应小看小恶,即使它是非常细微,如果变成习惯,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日积月累、习以为常,孰不知小小的过失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导致大错。

陈慧哲学心灵文章网站 Tan Hooi @ Ayira Tan spiritual and philosophical articles web-site:
http://tanhooi-ayiratan.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