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6, 2007

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 速為善﹐防止心造惡

陳慧專欄﹕誠心心語 速為善﹐防止心造惡

作者为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佛学心灵學者 Dhamma Scholar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女性奖 The Malaysian Outstanding Women Award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得奖领域:儿童及世界和平与/或人权之贡献
The Outstanding Young Malaysian Award, TOYM
(Award Category : Contribution to Children, World Peace and / or Human Right)

应速于行善及防止心造恶,因为行善之心缓慢,则心容易造作恶行(注释1)。—(法句经116)

若人造了恶,不应重犯,不应乐于造恶(注释2),累积邪恶将导致受苦。—(法句经117)

若人行了善,应持续为善,应乐于为善,累积善业将导致乐报。—(法句经118)

如果伤害无辜、清净无染的人,该罪恶返归于恶愚人,如同在逆风的地方撒灰尘。—(法句经125)

故事之启示
有个猎人;某天早上,他带着一群猎狗去打猎时,在途中,他遇见一位比丘正在托钵;因为迷信,愚痴的他,心里就嘀咕着:“看见这令人讨厌的人,今天一定没什么收获!”

那一天,猎人什么也没猎到。回家路上,他又遇见同一位比丘正好从城市里托钵回来;猎人一时愤怒难消,就放猎狗追咬比丘。幸好,这比丘跑得快,赶紧爬上树,猎狗因此咬不着他。猎人气冲冲走到树下,用弓箭头刺比丘的脚底,比丘异常的疼痛;这时,身上的袈裟滑落,正好罩在树下的猎人身上。

恶愚人自食其果
这群猎狗看见地上的袈裟,以为是比丘从树上跌了下来,便飞快扑上去,狂肆乱咬。善良的比丘在树上看见这情况,赶紧折了一截干树枝,掷向猎狗,以提醒猎狗咬错人。那时候,这群猎狗才发现它们攻击的竟然是自己的主人,因此慌乱的四处逃跑。

猎狗跑掉后,比丘就从树上下来,却发现猎人已经被猎狗咬死了。比丘心中一阵难过,不知道是否要为猎人的死负责,因为他的袈裟罩住猎人的身体,而猎人才成为猎狗的攻击目标。

比丘就去面见佛陀澄清心中的疑惑。佛陀安慰比丘:“你不须为那猎人的死负责,你也没违反道德戒律。事实上,那猎人蓄意伤害无辜,才会得到如此惨痛的果报。”

一切皆是贪嗔痴所为
是的,这故事也带来一则启示。
在这世上,有些人迷信,认为某某人与己相克,导致脾气暴躁,丧失理智,而伤害他人;也因为迷信,导致思想迷惑而容易上当受骗,或变得疑神疑鬼,形成心里不安;再加上妒嫉与自私,而造下种种恶行。

其实,无人与己相克,一切皆是本身的贪嗔痴所为,贪嗔痴才是克星,才是心魔。


莫小视恶行,以为“小恶不会为我带来果报”。要知道,点滴之水可注满水瓶;愚痴的人,虽然少许少许作恶,但必定会有恶贯满盈的一天(注释3) 。—(法句经121)

莫轻视善业,以为“小善不会为我带来善果”。要知道,点滴之水也可以注满水瓶;智者累积小善,必会积聚福德满盈。—(法句经122)

(注释1):人的心容易被外境的人事物所迷惑;因此,应学习不怠慢,时刻照顾自己的心,要存善念和行善;不让心魔,即是贪嗔痴蒙蔽我们的心灵,而造下恶业。


(注释2):如放纵自己,为所欲为,会导致无法控制贪嗔痴,而造下种种恶行。

(注释3):不应小看小恶,即使它是非常细微,如果变成习惯,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日积月累、习以为常,孰不知小小的过失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导致大错。

陈慧哲学心灵文章网站 Tan Hooi @ Ayira Tan spiritual and philosophical articles web-site:
http://tanhooi-ayiratan.blogspot.c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