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16, 2008

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 慈悲禅的练习

陳慧專欄﹕誠心心語 慈悲禅的练习

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无尽灯第四十七期(2006年)
47 Malaysian Buddhist Association Everlasting Light (2006)

作者为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佛学心灵學者 Dhamma Scholar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女性奖 The Malaysian Outstanding Women Award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得奖领域:儿童及世界和平与/或人权之贡献
The Outstanding Young Malaysian Award, TOYM
(Award Category : Contribution to Children, World Peace and / or Human Right)
第一届马来西亚杰出佛教青年奖

1st Malaysia Outstanding Buddhist Youth Award


练习慈悲禅最主要是培养本身的慈悲心,而慈悲也是一种不让我们犯下错误的定力。

为何家庭、社会、国家或世界会纷乱?因为失去慈悲,“妒嫉、自私、脾气”,就有如影子一样,跟随而来!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UNESCO)的人权组织章程序言曾回应佛陀说的法:“人心引发战争;所以,维护和平的信念也必须在人的心中建立起来。”
我们不愿意别人伤害我们,我们为什么要去伤害人呢?
如一个家庭里、社团里、组织里、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彼此有慈悲,就会有爱心与悲悯,恶毒之心就不轻易侵入人心。

有时我们看到某些人,会生起厌恶之心,这是潜意识的妒嫉及小火(脾气)。小火不熄灭,就会漫延成大火(失去理性)。当大火燃烧,五样东西会随之而来:

(1)。恶毒心,无情无义了!
(2)。不畏惧法律,不怕天不怕地,不畏惧因果了!
(3)。不羞耻于他所做的坏事!
(4)。不懂得分辨是非!
(5)。有如森林着火,无同情心,甚至置他人于死地!
身为人的基本条件因为妒嫉、自私与坏脾气,数不尽的岁月,众生堕入四恶道(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里承受痛苦!我们必须看到这种恶心智状态的危险性,它是可以避免的,但必须修习及持续的努力断除贪嗔痴。我们很容易找借口,让自己做出无法补救的恶行,种下恶因。观想妒嫉、自私与坏脾气的危险性,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愤怒及培养慈悲心。要改掉妒嫉、自私与坏脾气,就要培养慈悲心及持戒律(培养良好的德行)。守好戒律是基本为人之道,拥有身为人的基本条件,慈悲心会越来越坚固(“良好的德行”,请参考“伤人伤己,得不偿失” 文章之注释;此文章有略做解释)。

众生的脑电波,如人的脑电波,是一种能量;时常练习慈悲禅,练习祝福自己、祝福他人,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我们将会拥有慈悲的心,但这需要耐心;慈悲的心能造就对个人、家庭、大众、社会、国家、世界的和平。

慈悲是无妒嫉与自私的,慈悲是没种族、国籍、宗教与信仰的分别慈悲禅,首先要从自己开始(因为懂得自爱,就会懂得尊重他人;自爱,就是培养良好的德行),然后扩大到大地宇宙一切的众生。慈悲是一种定力,它让我们在生活中不迷失方向;临终时(死亡前的那一刹那)也能保持清净之心。清净之心非常重要,因它会影响一个人临终时的最后一个念头而出世于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或地狱(请参考“质量的定律”之文章)。

在这里,我以简单方式与大家分享慈悲禅的练习,可用观想或口念。我们可坐在椅子,或者是盘腿而坐;每天用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或更长的时间(视各人时间而定),在早上起身或晚上临睡前,或以各人时间而定,来进行练习。(慈悲禅是培养我们本身的慈悲心)

慈悲禅的练习:
“愿我脱离危难和仇敌,脱离内心的痛苦,脱离身体的痛苦;愿我远离嗔恨、远离怨恨、远离悲痛、远离妒嫉、远离恶业;愿我快乐的照顾自己;愿我每天生活安乐、无困扰。

愿我的父母亲、我的至亲、我的师长、亲戚和朋友、无亲戚关系的、及有敌意不友善的众生,也像我一样,愿他们脱离危难和仇敌,脱离内心的痛苦,脱离身体的痛苦;愿他们远离嗔恨、远离怨恨、远离悲痛、远离妒嫉、远离恶业;愿他们快乐的照顾自己;愿他们每天生活安乐、无困扰。愿他们以正当的方法获得资产而不被剥夺!每个众生都有各自的业力。

愿保护我们的天神,愿全国的人、全世界的人,大地的人类,愿所有三界的众生(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注释1),愿他们脱离危难和仇敌,脱离内心的痛苦,脱离身体的痛苦;愿他们远离嗔恨、远离怨恨、远离悲痛、远离妒嫉、远离恶业;愿他们快乐的照顾自己;愿他们每天生活安乐、无困扰。愿他们以正当的方法获得资产而不被剥夺!每个众生都有各自的业力。

愿一切众生、一切生物、所有形体的众生、一切名相的众生、一切身躯的众生、已出生或未出生的众生、一切女性者、一切男性者、一切圣者、一切非圣者、所有的天神、所有的人类、所有在陆地上生存的众生、所有在水中生存的众生、所有在空中生存的众生、所有在苦道中的众生,愿他们脱离危难和仇敌,脱离内心的痛苦,脱离身体的痛苦;愿他们远离嗔恨、远离怨恨、远离悲痛、远离妒嫉、远离恶业;愿他们快乐的照顾自己;愿他们每天生活安乐、无困扰。愿他们以正当的方法获得资产而不被剥夺!每个众生都有各自的业力。”

(我们可重复数次,从“愿我脱离危难和仇敌……”,至到最后。)

要时刻考查自己妒嫉、自私与坏脾气有否改善,慈悲心有否增长;每天自我反省,是在学习成长,自我进步。反省自己,例如:
(1)。有制造社会问题吗?
(2)。自己的身、口、意是否为善或造恶?(请参考“身为人的基本条件”;“伤人伤己,得不偿失”文章之注释)
(3)。待人诚恳吗?是否友善?(注释2)
(4)。乐意帮助人吗?
(5)。会否了解别人的苦衷?
(6)。有倾听的能力吗?
(7)。妒嫉、自私与坏脾气有否改善?
(注释1):“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请参考“略说三十一界生存状态” 之文章 (31 Planes of Existence)
(注释2):在这世界上,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人喜欢做义工,帮助他人。但是,当他身边认识的朋友有些成就或生活较好时,此人会突然对有成就的朋友冷漠,用冷漠、冷嘲热讽或其他方式来伤害朋友,因为他不想别人比他好。这是否潜意识有一种希望看到别人痛苦的心态,“你比我苦,你比我凄惨,我帮助你;你比我好,我妒嫉你。”这是很可惜,也很可怕的。甚至有些人一边帮助人,但带着的心态是看不起人,也许他本身也观察不到自己的心态。“瞬间生万念”,一个想法的产生,潜意识隐藏着数不尽的念头;潜意识的念头,如没有很强的正念,是很难观察到。

妒嫉是毒药,慈悲是一生的功课,须要时刻练习,以观察每个当下的心念。

陈慧哲学心灵文章网站 Tan Hooi @ Ayira Tan spiritual and philosophical articles web-site:
http://tanhooi-ayiratan.blogspot.com

Friday, February 15, 2008

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 伤人伤己,得不偿失

陳慧專欄﹕誠心心語 伤人伤己,得不偿失

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无尽灯第六十四期
64 Malaysian Buddhist Association Everlasting Light
作者为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佛学心灵學者 Dhamma Scholar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女性奖 The Malaysian Outstanding Women Award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得奖领域:儿童及世界和平与/或人权之贡献
The Outstanding Young Malaysian Award, TOYM
(Award Category : Contribution to Children, World Peace and / or Human Right)

第一届马来西亚杰出佛教青年奖
1st Malaysia Outstanding Buddhist Youth Award

不同的领域,从家庭、组织、社团、党派至国与国之间,大多数的人都活在自己的圈圈里;人跟人之间的相处,常会出现爱搞派系、自以为是,只考虑到自己的立场,没体谅别人的感受与处境,因此造成了许多纷争,暗地里看对方不顺眼;有的语言带刺,恶言相向、有的吵架、有的打架、有的杀害,甚至到国家与国家的战争,这是很可悲的。

许多人在自己的圈圈里尔虞我诈、互相算计;我的国势比较强、我的组织比较大、我的团体比较出名、我的权势比你高、……等等。

应互相尊重
我们放眼看这世界,许多人都在自己生活圈子里不甘寂寞,斗个不亦乐乎,忽略了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在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恶性循环,间接的伤害整个世界。

所谓人权,就是懂得互相尊重。互相尊重的意思,不是用在一起做坏事;真正的互相尊重,是不欺负人、人人平等、不瞧不起人,无论活在那个圈子里,家庭里、工作里、组织里等等,亦是如此。但很可惜的,许多人忘了互相尊重,只希望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


贪婪引发斗争
人的贪婪与野心引发了战火连连,甚至几个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导致许多无辜的人受牵累。他们爱热闹,感受刺激,斗得整个世界仿佛只有他们,忽略了他人的存在。如果要他们静下来,别那么忙于互相算计与斗争,也许他们会很寂寞;就因为不甘寂寞,而制造了许多是非,唯恐天下不乱,苦哉!

从报章一直可阅读到的战争,牺牲了许多无辜的人,导致死伤无数,许多生命毁于一旦,许多家园受摧毁,数不尽的人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孤儿寡母的哭喊声……,但这一切依然不能唤醒他们的良心。他们越演越烈,是否正是某些自私贪婪的人所希望看到的结果?!殊不知,大家都是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尽管战火没漫延到其他国家,但战争所引发的后遗症(排放的烟火、气体、热能、辐射等等),不知不觉伤害了地球,全世界的人都在承受环境的污染与压力。仇恨之火也在许多人心中滋生燃烧,只要因缘条件成熟就会一触即发,爆炸开来!苦哉!

同样的,这并没唤醒资源丰富及较少天灾国家里许多人的互爱珍惜。我们不难发现,当工作上的需要或执行任务时,负责的是别人,有些人因妒嫉和自私,都希望此人办不成而暗地里利用手段,看他如何撑下去;而此负责人为了达到成果,千辛万苦。话说回来,如此负责人顺利完成工作或成功执行任务,此人要是善的意志不坚强,他也开始会暗地里用手段去陷害其他人,在圈圈里斗个不停,也连累他人。因他们的勾心斗角,甚至也陷害无辜的人,自以为是的把某些人标签为属於某些团体或派系,拿这些人来做牺牲品,陷牺牲者于孤立与无助之中。他们这些人的行为,是否与作奸犯科无异呢?!真是呜乎哀哉!人与人之间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冷漠。殊不知,大家都是同在一条船;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如船沉了,大家一起沉下,为时已晚矣!每个人都拥有身为人的基本条件(注释1),那就是对己对人皆慈悲,彼此善待,世界才能迈向和平。世界和平,是从人人有慈悲,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开始。

世间的怨恨无法止息怨恨﹐唯有慈悲可以止息怨恨﹐這是永恆的真理。—(法句经5)

能够有戒律(参考注释1)到老是好事、是乐;有正信及不动摇的信心是好事、是乐;智慧具足是好事、是乐;不造作恶业是好事、是乐。—(法句经333)


(注释1):身为人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德行):
1)不杀生,不伤害众生“伤害众生,也包括不择手段暗地里伤害他人、使他人失去信心”(对众生有慈悲心);
2)不偷盗(包括不赌博、应布施和慷慨);
3)不邪淫(尊敬自己与他人的尊严);
4)不欺骗诳说“不胡说八道”、不恶口毁谤、不绮语“不花言巧语”、不两舌“不挑拨离间”(应正直和诚恳);
5)不饮酒、不服食毒品(能保持清醒及警觉的能力)。
“这是对己对人基本的慈悲。”

陈慧哲学心灵文章网站 Tan Hooi @ Ayira Tan spiritual and philosophical articles web-site:
http://tanhooi-ayiratan.blogspot.com

Thursday, February 14, 2008

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 错误的心念

陳慧專欄﹕誠心心語 错误的心念

作者为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佛学心灵學者 Dhamma Scholar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女性奖 The Malaysian Outstanding Women Award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得奖领域:儿童及世界和平与/或人权之贡献
The Outstanding Young Malaysian Award, TOYM
(Award Category : Contribution to Children, World Peace and / or Human Right)

记得在多年前,有个朋友告诉我,他附近有位两岁小孩,因家长迷信,认为这小孩与他们相克,所以一遇到不如意事情,就会虐待这小孩。当我听到朋友形容这小孩被虐待的方式,我顿时惊讶!大约二十多年前我被虐待的其中一种方式,怎么会流传至今?是从古时候流传下来?是谁教的呢?太可怕了! 不寒而溧!难道教的人和学的人不怕阎罗王,不怕因果吗?

我感到难过;一个不到两岁小孩,竟被如此虐待。也不晓得这小孩究竟被虐待多久了,只知道是在他两岁时才被我这好心肠的朋友发现。过后,这两岁的小孩在这朋友的帮助下送给他人领养了。他说,领养父母很疼爱这小孩。

仅仅两岁的小孩,都不记得曾经被虐待。但愿这领养父母都一直的疼爱他,无论这小孩长大后是聪明,或是学东西比较缓慢等等,都一样疼爱他,不欺负他、不嫌弃他、不遗弃他。

我小时候五岁之前的情景,我只依稀记得一些片段而已,我喜欢跟着保姆,有时她上洗手间,我会在旁等着她。保姆告诉我,大约在我三岁或四岁时,保姆与她先生偶尔会相骂,我就马上站在保姆面前,张开双手,用小小的身躯说要保护保姆,让大人们啼笑皆非,他俩就停止相骂了。听到保姆的这一段述说,原来我小时候就那么见义勇为,感情丰富!

保姆还告诉我,我三岁就有音乐天分。我喜欢画人像,所以偶尔会要求保姆买簿子给我。

让我最记得的是我五岁时,从保姆那儿被带走。我想念保姆,我哭得很伤心,那时的我还告诉自己,有一天,我一定要来找保姆。我被带走那时,我一直认着路线,转左、转右……;在我受虐待时,我一直想念保姆,几个星期过后,或几个月过后(我也忘了),趁他人不注意时,我就逃走,跟着路线一直走,转左或转右的……,走了好一段路……。就这样,我回到保姆家,敲门时就哭了。但他们也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必须通知领养人……,我又被带走了。领养人也警告保姆,不可探望我,不然会打得我更重。

那个时代的人较保守,不敢投诉到有关当局,也不知道怎么投诉或到哪里投诉。

贪嗔痴是克星
至今的文明时代,还是有许多迷信者喜欢问卜,问某某人是否与己相克;某某人就这样成为代罪羔羊。其实,无人与己相克,贪婪、嗔心、愚痴才是克星,亦是心魔。

只有自己才能造恶,自己才能污染自己;只有自己才能不造恶,自己才能清净自己。无人能清净他人,净与不净只看自己。—(法句经165)

错误的心念(注释1:十恶)比任何敌人或仇家带给自己更大的伤害。—(法句经42)

(注释1)十恶:

(1)。杀生(包括伤害众生:不择手段暗地里伤害他人、无悲悯之心、幸灾乐祸,使他人失去信心)
(2)。偷盗(包括赌博、做不道德之事、也包括毒品及其他不道德之事与事业等等)
(3)。邪淫
(4)。欺骗诳说(胡说八道)
(5)。两舌(挑拨离间)
(6)。恶口毁谤
(7)。绮语(花言巧语)
(8)。贪婪
(9)。嗔心
(10)。愚痴(妒嫉与自私;慢(傲慢,瞧不起他人)及疑(不信因果)也属於痴)

陈慧哲学心灵文章网站 Tan Hooi @ Ayira Tan spiritual and philosophical articles web-site:
http://tanhooi-ayiratan.blogspot.com

Tuesday, February 12, 2008

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 质量的定律(众生在“十二因缘”不停的轮回)

陳慧專欄﹕誠心心語 质量的定律(众生在“十二因缘”不停的轮回)

作者为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佛学心灵學者 Dhamma Scholar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女性奖 The Malaysian Outstanding Women Award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得奖领域:儿童及世界和平与/或人权之贡献
The Outstanding Young Malaysian Award, TOYM
(Award Category : Contribution to Children, World Peace and / or Human Right)

当我们喝一杯水,这杯水在身体内,并没消失。它会变成汗、尿、水气等排出体外。排出体外后也不等於无;受热后,它会形成水蒸汽,聚合形成云;云受冷,凝结成水而下雨。雨水受热干了,又形成水蒸气;周而复始,一直存在于宇宙之中。

例如一杯水倒在地上,用布把地擦干,水就消失了吗?水还是存在的,水在布中;布干时,水又形成水蒸气。诸如以上,一再循环,周而复始,只是因缘(条件),换了形状而已,可是还是存在宇宙之中。

又譬如一张纸烧了,它还是在这宇宙中,它化成灰烬、烟、气体与热能。一切万物,一切众生,包括能量,亦是如此;这就是物理学所说的“质量不灭定律”。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佛陀)已明了质量不灭定律这道理。

众生的脑电波,如人的脑电波,是一种能量;有能量就有其频率。躯体的死亡阻止不了“识”(意念,也是能量)的流动,一个生命临终(临死)最后的“识”与另一个新生命开始的“识”是无间断的,这是一个过程;因为死者最后那一刹那的“识”(Last Thought Moment)所产生的能量频道(就是根据其善与恶的业力)再生,而可能出世于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或地狱。

众生因质量不灭定律,在生死中轮回徘徊,就在十二因缘(又称十二缘起)(注释1)中不停的轮转。佛陀当时也悟到了如何解脱轮回的方法。佛陀教导众生,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当人能了解苦、无常、无我时,真正的慈悲才能从内心发出,方能真正体会他人的痛苦。精进努力断除贪嗔痴,依八正道、观四念处,才能灭除轮回的质量不灭定律,证悟涅盘,圆满真实幸福。


请参考我以“健康最上福、知足最上财、信赖最上亲、涅盘最上乐(法句经204)”为主题的“上福、上财、上亲、上乐” 的文章,里头略解释八正道、四念处。

佛陀不鼓励把某人当偶像来崇拜,因为会妨碍观察能力、分辨能力,阻碍思考能力,产生执着,而障碍修行;所以,应依法不依人。佛陀入灭前,告诫众生“应依戒律与法为老师,应依四念处为安住。”即是劝导众生,戒律与法是老师。而八正道是法的精髓与法的根本,一切法不离八正道。

(注释1)略解释“十二因缘”:

(1)无明:是愚痴的意思,是生死轮回的根本。

(2)行:因无明,生起身口意的行为业力,有时为善,有时为恶。

(3)识:由过去世身口意的业力而产生的意念而有了今生的生命。

(4)名色:名是心识,亦是精神;色是物质。名色亦称为五蕴,即色、受、想、行、识。色属於物质,意思是身体由四大:地(如身体的骨节、牙齿等等)、水(如汗液、唾涕、脓血、便利等等)、火(如热度、温暖等等)、风(如呼吸、气息等等)所组成。而受、想、行、识是属於精神。

(5)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有传达色声香味触法六境的机能。

(6)触:六根接触六境所生起的感觉,如亮暗、冷热、软硬等等,这是感官接触六境所产生的。

(7)受:对於接触到的人事物有苦与乐,喜欢或讨厌的感受。

(8)爱:有了感受,如无正念,就会产生贪嗔痴之爱欲,如贪婪的爱财、淫欲的贪爱色、不择手段残害他人以得到虚名等等。

(9)取:有了贪嗔痴之爱欲,就会不顾一切的去取得,导致种下恶因。

(10)有:经过身口意业力,潜伏着一种能量,称为“有” 。

(11)生:有了“有” 的能量,又再“生”,再出世,新的生命又开始。

(12)老死:有了生,就有了生老病死。

十二因缘说明人生的生死轮回的循环,是经过以下的因缘相续轮回:

(1)无明,(2)行,这两个因缘是“过去”的二支因;

(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这五个因缘是“现在”的五支果;

(8)爱,(9)取,(10)有,这三个因缘是“现在”的三支因;

(11)生,(12)老死,这两个因缘是“未来” 的二支果。

陈慧哲学心灵文章网站 Tan Hooi @ Ayira Tan spiritual and philosophical articles web-site:
http://tanhooi-ayiratan.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