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26, 2008

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 搖動世界的手

陳慧專欄﹕誠心心語 搖動世界的手

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无尽灯第五十三期(2008年)
53 Malaysian Buddhist Association Everlasting Light (2008)
作者为陈慧 Tan Hooi @ Ayira Tan
佛学心灵學者 Dhamma Scholar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女性奖 The Malaysian Outstanding Women Award
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得奖领域:儿童及世界和平与/或人权之贡献
The Outstanding Young Malaysian Award, TOYM
(Award Category : Contribution to Children, World Peace and / or Human Right)


“嗚。。。嗚。。。”一陣哭聲驚動了正在廚房忙著的媽媽﹐原來四歲的孩子跌倒在地上!這母親連忙仔細檢查孩子那裡受傷了﹐幸好沒有。這位明理聰慧的母親﹐溫和的對孩子說﹕“寶貝﹐不要怕。來﹐勇敢的﹐自己慢慢站起來﹐你是可以做到的﹔寶貝﹐加油!”

當孩子從地上慢慢爬起來時﹐她愉快的對孩子說﹕“你終於做到了!你好勇敢!好棒哦!”接著熱誠的給孩子一個擁抱﹐這一幕洋溢著溫馨感人的氣氛!

化险为夷的急智
這位母親有化險為夷的急智﹐她無形中給孩子帶出了健康的訊息。從中﹐孩子學會了化險為夷的急智﹐學會獨立﹐學會從失敗中站起來﹐學會給予自己信心及鼓勵﹐也學會給予他人信心及鼓勵。

其實﹐生活中發生的任何一件小事﹐如果處理不當﹐都會產生潛意識的惡性影響。

不要纵容
當孩子跌倒的那一剎那﹐如果她為了哄孩子﹐說﹕“寶貝!不哭!不哭!都是地上惹的禍﹐地上不好﹐媽媽幫你打地上。”說著﹐媽媽就打了地上幾下。孩子無形中就會吸收到錯誤的訊息“都是你的錯”。日後﹐也許在人際關係或工作上出差錯時﹐就很習慣性的認為“都是別人的錯”。就這樣的養成了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

又或者她說﹕“孩子﹐別哭!媽媽給你買你喜歡的電動玩具。”孩子日後也許會養成對物質的崇尚﹐而忽略了心靈的發展。

切勿用指责的方式
如果她用責備的方式罵﹕“哭甚麼哭!你是怎麼走路的﹐這樣也會跌倒﹐還不趕快給我站起來!”也沒查看孩子那裡扭傷了。孩子感覺不受重視﹐可能會對自己失去信心﹐而導致自卑的心態。

逢年過節﹐偶爾會與一些老朋友聚會。有一次﹐有位朋友帶著四歲的小孩一起來﹔這小孩好可愛﹐很乖巧的模樣。我就對這小孩說﹕“你好可愛哦!好乖哦!”


不轻易否定孩子
小孩的父母親說﹕“甚麼乖﹐你還不知道﹐壞得要死!”

在大約兩小時的聚會中﹐就聽到這對父母說了好幾次﹐小孩“壞得要死”。他們卻忽略了孩子也需要肯定與鼓勵呀!

小孩和你我他一樣﹐有自尊心
小孩和大人都一樣﹐有自尊心。小孩子的心是敏銳的﹐只是不懂得表達而已。

勇于认错
如發現孩子犯錯﹐父母能給予愛心及耐心﹐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也用心傾聽﹐讓孩子有解釋的機會,并鼓励孩子勇于认错及诚心改过。相反的﹐父母自己有錯﹐如能勇敢向孩子认错﹐勇于說声“對不起”及改正错误﹐孩子會對父母感激﹐也將學會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及改正。多一份尊重﹐多一份了解。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各个体,不要比较谁比较聪明;无论孩子是聪明或学习比较缓慢,他们都有各自的长处,只要父母亲愿意用心的,加上有耐心的观察、教导及栽培。为人父母,是一种责任,不是能够养大就算了。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也许会发生以下状况﹐但也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正念及所带来的因果业力各有不同)﹕
倘若一個孩子活在讚美其优点裡﹐他學會讚美自己的优点﹑讚美他人﹔
活在鼓勵裡﹐他學會自信﹔
活在公平裡﹐他學會自我肯定﹑肯定他人﹔
活在安全裡﹐他學會情緒穩定。
若一個孩子活在批評裡﹐他學會自怨自艾﹔
活在敵意裡﹐他學會恐懼﹑不安﹔
活在嘲笑裡﹐他學會退縮﹑逃避。


同样的,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也许会发生以下状况﹐但也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正念及所带来的因果业力各有不同)﹕
(1)。父母如何看待孩子﹐會影響孩子的行為。孩子日後長大﹐也許會為人父母。如果他們缺乏善良與醒覺的能力﹐而運用父母親曾用过的不良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孩子﹐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2)。让孩子活在健康里﹕真诚赞美其优点及鼓励
一個享有讚美其优点及鼓勵的孩子﹐較容易發展出良好的人際關係﹔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他不必浪費太多精神來說服自己內心的不安﹐而較容易發展出潛在的能力。
(3)。接納及公平
一個享有被接納及公平對待的孩子﹐較容易發展出積極的自我肯定﹔擁有自我肯定的人﹐他不必浪費太多的精神自怨自艾﹐而較容易集中精神去開創自己的前途。
(4)。安全感
另外﹐一對相敬如賓的夫妻﹐讓孩子有安全感。而一個享有安全感的孩子﹐較容易發展出穩定的精神情緒﹔擁有穩定的精神情緒﹐他不必浪費太多精力去尋找外在的肯定﹐而較容易掌握自己的方向。


为人父母者:
(1)。教导孩子不做坏事
(2)。教导孩子时时行善

(3)。培养孩子的慈悲与智慧,也教导孩子不贡高傲慢,不瞧不起人
(4)。让孩子求学(有知识)及拥有一技之长,以便踏入社会后易找到工作。

你願意給孩子一個怎樣的成長過程與學習機會呢﹖

正所謂“父母一雙搖籃的手﹐可以搖動整個世界啊!”

在此,我也愿小孩子长大后(也就是未来的大人),要关心及照顾好父母的衣食住行,并且也引导父母学习布施、持戒与禅修(禅修:依八正道,观四念处;请参考“上福、上财、上亲、上乐”之文章),这是报答父母的最好方法;因为父母有布施、持戒与禅修,父母的未来世会受益良多。如父母的修行因缘条件成熟,父母将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

陈慧哲学心灵文章网站 Tan Hooi @ Ayira Tan spiritual and philosophical articles web-site:
http://tanhooi-ayiratan.blogspot.c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